近日,受到伦敦大学学院(UCL)细胞与发育生物学系萨米尔·泽基教授邀请,我院教师与泽基神经美学团队相会云端会议室,围绕“中国古代绘画的空间意识与神经美学”开展了学术对话交流。姜勇教授的“中国古典绘画的空间意识与审美特征”专题报告引起了泽基神经美学团队的浓厚兴趣,他们致谢并高度评价了姜勇教授的报告。就中西方绘画的比较特征及其神经心理基础等话题,来自哲学、物理学、语言学和神经科学的专家和学者与我院教师进行了内容丰富的讨论。
泽基教授饶有趣味地询问了中国古典绘画与西方绘画在焦点透视与反透视现象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观看方式的发展流变及其审美心理成因,以及作为中、西绘画精神基础的气韵与理念(概念)的之间的差别,还有中国绘画技法的“笔墨”运用与西方绘画的笔触(brushstroke)之间有何异同。姜勇教授逐一进行了精细解析和详尽阐释。在交流过程中,双方既有“永恒理念”和“生生不息”等哲学美学观念的比较互鉴,又结合着赵孟頫、黄公望、石涛、提香、毕加索等绘画大师的绘画技法进行审美分析,还对照性地品鉴了《韩熙载夜宴图》《千里江山图》《洛神赋图》《最后的晚餐》《格尔尼卡》等诸多经典画作。
其他与会学者围绕着中国绘画手卷式观看过程中的具身化(embodiment)参与,中国古典绘画中曲线的运用及其审美特质,中西绘画过程中的草稿构拟与修改方式,探寻中西绘画结构中共同审美心理生理基础的可能性等问题,进行了多角度提问。姜勇教授根据中国古典绘画的创作经验和理论研究,分别予以耐心的解答和交流。
最后,泽基教授认为西方学者对于东方艺术兴趣浓厚,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在与西方绘画的比较中,显出独特的魅力,姜勇教授的讲析细致有趣,透彻清晰,期待未来选取合适的话题,继续开展相关交流和合作。
此次活动是我院教师与国外交叉学科研究团队进行交流与合作的一次有益的尝试,在中国文化逐步走向世界舞台中央的历史时代里,在交叉学科研究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重要方向的历史契机中,进一步加强和开展此类交叉学科对话,探索深度合作,将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将为我们更新文艺美学话语体系,深化学科建设和学术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助力。
活动由安博·体育(中国)认知美学与美育研究中心与伦敦大学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联合主办。我院孟凡君老师组织了此次交流对话活动。
附:
萨米尔·泽基,神经科学家,英国伦敦大学学院教授,“神经美学”的提出者和创始人。英国皇家会会员、学术欧洲会员、欧洲科学与艺术学会会员、美国哲学学会外籍专家。主要著作有《大脑视觉》(1993)、《追问本质》(1995,法语出版,与巴尔蒂斯合著)、《内在视觉:探寻艺术和大脑》(1999)、《大脑的辉煌与悲怆:关于爱情、创造力与人类幸福的求索》(2009年)。
泽基教授与姜勇教授交流中国古典绘画的审美特征
姜勇教授回答各位学者关于中国古典绘画的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