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公告  >  学院快讯  >  正文
学院快讯

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莎伦·马库斯教授在安博·体育(中国)作《奥尔巴赫与批评尺度的价值》主题学术演讲

发布日期:2016-10-18 作者:wenxy 点击:


10月15日上午,哥伦比亚大学文理学院院长、奥兰多哈里曼英国文学与比较文学教席教授、《公共图书》联合创办人及主编莎伦·马库斯(Sharon Marcus)教授在安博·体育(中国)10楼会议室,为文学院师生做了以《奥尔巴赫的< 摹仿论>与批评尺度的价值》(Erich Auerbach’sMimesisand the Value of Scale)为题的学术讲座。文学院外国文学专业宁欣博士、金铖博士共同主持了此次讲座。 参加本次讲座的有外国文学专业老师及相关专业研究生。

本次讲座为马库斯教授的最新学术研究成果,2016年9月刚刚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现代语言季刊》发表,也是第一次在中国公开发布。马库斯教授指出,她与斯蒂芬·贝斯特(Stephen Best)在2009年提出“浅表阅读”的概念,在美国学术界引起相当大的争议,为了继续这一研究并且回应争议,有了今天她关于奥尔巴赫《摹仿论》的研究。

马库斯教授从《摹仿论》的风格、《摹仿论》的特殊批评技术、如何衡量奥尔巴赫的尺度三个方面展开讨论。一、在马库斯教授看来,奥尔巴赫似乎独有一种完全不同其他批评著作的标准或尺度。奥尔巴赫的批评著作流动于对文本的微观与宏观、放大与缩小之间的观察之中,令《摹仿论》保持生命力的正是它在讲述的例证与一个庞大数据库之间的自如切换。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奥尔巴赫及其读者似乎都并不在意一种固定的文学评价标准。二、马库斯教授提出,用四种“编码”来定义《摹仿论》的技巧:描述、理解、解释、评价。通过列举《摹仿论》当中的文本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奥尔巴赫采用了一种综合、多样的批评方法和手段,描述和评价常常结合在一起,四种技巧也并不能完全剥离开来。但是,将“描述”与“理解”相联系并不意味着将二者随意合并,相反奥尔巴赫明确地对二者加以区分。三、在如何衡量《摹仿论》中,马库斯教授认为奥尔巴赫批评手法极有价值的,是那种转换长短篇幅的能力,一种对文学作品价值的特殊评价尺度——能否混合运用不同层级的语言和内容进行写作,优秀的文字应该同时满足揭示事物普遍性和阐述事物内核。最后,马库斯教授提示了一种非常有趣的连接,她说奥尔巴赫写作《摹仿论》之前,幻灯片技术已经在欧美大学里开始通行了,我们是不是可以将奥尔巴赫那种呈现式的批评方法,比作投影仪将小的幻灯片放映到屏幕上;阅读《摹仿论》如同观看幻灯片一样,当我们从整体上、连续的观察的时候可以看到其中的张力与历史流动。

演讲结束后,马库斯教授和安博·体育(中国)的师生进行了愉快而又具有学术深度的互动。